“美白”是愛美女性亙古不變的話題,追溯到幾百年前亦是如此。
據說早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,人們曾經為了美白使用驢奶做面膜。
在16世紀的伊麗莎白女王時代,英國就開始盛行在面部涂抹白鉛粉來達到變白的效果。
同期,威尼斯也出現一種白粉,且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,直到十九世紀都占據著統(tǒng)治地位。
相較而言,中國則更注重于內調帶來的美白效果,唐代神醫(yī)孫思邈曾為愛美的大唐女子留下美白藥方。
搜索人類眷戀至今的白色情結,感受那些為“白”而發(fā)生的精彩故事。
<130325/40-130325131213Z6">
埃及美后的美白術
穿越時代:古埃及公元前十四世紀
關于皮膚美白護理最早的記錄可追溯至古埃及時期的杜杜王后
(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之妻,去世于公元前1351-1334年間),史料中她以愛美著稱。
在她的墓葬中有一個梳妝盒,包括去角質的石片、美白粉,
用來調制草本眼影的銅盤,以及容納各種膏狀化妝品的罐子。
<130325/40-130325131243951">
神醫(yī)和宮廷美白藥方
穿越時代:中國唐朝至明清
唐代神醫(yī)孫思邈曾為愛美的大唐女子留下藥方:
“取白芷、白術、白蘞、白茯苓、白蘚皮、白附子、川芎、薏米、白芍,每次約四五錢,
煲水洗面部黃黑的部位,能改善膚色。”
到了明代,醫(yī)學著作《醫(yī)學入門》中記載了“三白湯”:
“白芍、白術、白茯苓各5克,甘草2.5克,水煎溫服”。
這個方子本來是治療傷寒虛煩的,但后被發(fā)現,
還適于因氣血虛寒而導致的皮膚粗糙、色素沉著等,直接的療效就是美白。
到了后期的宮廷七白方,許國禎《御藥院方》記載,
御醫(yī)們將白芷、白芨、白蘞、白附子、白術、白茯苓和白僵蠶等七個白字頭的中藥,
研磨成粉,供后宮佳麗們敷面美白。
本文鏈接:
本文章“深圳化妝學校:尋找歷史美白時光機”已幫助 80 人
免責聲明:本信息由用戶發(fā)布,本站不承擔本信息引起的任何交易及知識產權侵權的法律責任!
本文由賦能網 整理發(fā)布。了解更多培訓機構》培訓課程》學習資訊》課程優(yōu)惠》課程開班》學校地址等機構信息,可以留下您的聯系方式,讓課程老師跟你詳細解答:
咨詢熱線:4008-569-579